查看原文
其他

李杯获奖征文(09)| 王冰睿:黑白格里的“七彩色”

2017-02-09 王冰睿 映美杯中国国际象棋甲级联赛
李杯获奖征文



静如处子的我在5岁时和国际象棋不期而遇,从此脑细胞在格子里动如脱兔。时光飞逝,如今我已经12岁了,学棋7年的时间里我参加了4次李杯个人赛、3次团体赛,7次的比赛经历犹如是在黑白世界增添了“七彩色”:赤橙黄绿青蓝紫。



初学国际象棋的我,不是因为喜欢,而是因为对新事物的好奇。那时候的我可以用“赤、橙”的色彩来形容,我认真聆听老师的讲解,把每个棋子的走法与作用熟记在心,并把学到的知识在棋盘里一一体验与演练。2年后(2012年),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我和李杯有了第一次的亲密接触;也经历了第一次耗时4小时的棋局;同样也第一次面对理想和现实的差距。结果可想而知,我的最终成绩是女子8岁组第27名。 “青黄不接”的现实让失落的我犹如淋湿的落汤鸡。都说“蓝”色是忧郁的,此时对我而言棋盘除了黑白,能看见的是一片虚无。


(王冰睿和棋后诸宸合影)


初试李杯后,下棋不再是我的兴趣而是一种习惯。2013年我又一次“被迫”加入李杯大军,无心插柳的我居然让柳树发芽了,获得了8岁组的第6名,“绿”了的柳枝在我眼前摇摆,我再次接下了国象的橄榄枝,也重新认识了自己的价值。随后学校数学节的比赛项目魔尺、魔方、24点、奥数等都有我的身影,作为一个女孩子能代表班级参加比赛还取得不逊于男生的成绩均是对我的肯定,而这都得益于国际象棋给我打开了智慧之门。


(王冰睿在2015李杯赛场)


国际象棋带给我的不是单纯的成绩,更重要的是它潜移默化了我的计算能力、思维能力、败不馁的能力,也彻底治愈了我的“公主病”。我看到了隐藏在“蓝”色背后的一抹“紫”,仿佛是一丝充满朝气和希望的色彩,也维系着我和李杯的情缘。随着年龄增长与学业加重,靠每周两节课与零星几盘棋的坚持,2015年我又一次踏上李杯的征途,再次取得第6名的成绩。期间我还连续参加了2014-2016年李杯的团体赛,成绩呈阶梯式上升,从第四迈向第二,获国家二级运动员称号。


2016即将挥手道别,2017年的李杯再一次向我招手,我也将再次投入到这一没有硝烟的战场中,期待在黑白的棋盘里再次画出一道艳丽的彩虹。


李杯获奖征文

“我的李杯情缘”征文评选结果出炉

(01)姚岚:十年梦成真!

(02)林艺:北京李杯遇见雪

(03)邓思渝:李杯情怀永不褪色

(04)孙心悦:李杯陪我一起成长

(05)杨迦扬:又见·冬日的暖阳

(06)任肖伊:情于棋始 缘于棋生

(07)徐志行:不一样的春节纪念

(08)廖芮:绚烂青春的美妙音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